能引才,更要善用才
2025-04-21 10:29:34? ?来源: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能引才,更要善用才(纵横) 春潮涌动,各地正以“等不起、慢不得”的姿态,积极行动、各出妙招,广纳贤才。广东实施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行动计划,目标是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;重庆提出,2025年力争吸引留渝来渝就业创业青年40万人以上;湖北启动战略人才力量“十百千万”行动,计划用3—5年时间,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、100名科技领军人才、1000名卓越工程师、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……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。许多地方从待遇、保障、环境等多方面综合施策,引得人才慕名而来,进而带动了产业集聚,促进了一方发展。 同时,一些地方在引才、用才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:有的盲目“画饼”,开空头支票;有的“拾进篮子里就是菜”,引进人才与当地产业需求不符;有的地方主政者调整后,人才政策朝令夕改;有的对外来人才“敬而远之”,养而不用。 在招才引才上,抢人只是序章,用人方见真章。而用人的关键,在于让他们觉得“有事干、受尊重、能安心”。 真正的人才,看重的是事业,在乎的是舞台。地方政府应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,让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,以产业集聚人才、以人才推动产业。比如,广东广州南沙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,推出“青出于南”英才汇聚行动计划,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;江苏常州建立“科技攻关揭榜制”,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适配等,深受好评。多想办法、多出点子,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条件、搭建平台,就能激发人才活力,助推产业发展。 人才的创造力,往往需要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释放。浙江杭州的互联网产业、广东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,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人才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开放包容的氛围。让人才扎根,就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、包容失败的环境,不唯“资历”、不看“帽子”、不论“出身”,因才施用、唯才是举。 发挥人才作用,还要积极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,着力提供安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,全身心投入创新创造。 对一个地方来说,只要用心、用情去识才用才,人才就不仅能“进得来”,还能“留得住”“干得好”,进而实现互相成就。 (摘编自《科技日报》,原题为《“引才”只是序章,“用才”方见真章》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